W&T要離開秘魯了,穿過前方的拱門就是波利維亞,我們要從祕魯走到波利維亞。

我們走得很慢,因為緯度越來越高,空氣中的氧氣如人類中的貴族一樣稀少,走起路來就喘氣的厲害,外加現在還在出境辦公室鐵青著臉;壓著怒火還要不動聲色的想要賄絡海關……只能怪自己粗心,2人一起入境時的海關省略在我護照上蓋上入境章,現在我站在板著臉的出境海關辦公室,等著受賄的他先把我定位在偷渡客,並盤算著心目中或許微笑的價碼……我想的卻是出入境分隔兩地,他們要如何分贓……

(海關辦公室旁曬太陽的狗)
前往波利維亞的拱門就在眼前;這段路很短,我走得很慢、很喘、很久、很氣、也很貴……
然後我離開祕魯了……!(雖然當時很XXOO的哩~不過這純粹只是偶發事件啦~祕魯是值得旅行的地方~)
祕魯;嗯~ 介於真實與神話之間的印加古遺跡,沉靜的看著你如何解讀它深藏的秘密,站在它面前的現代人更顯得愚笨無知!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古文明出現金字塔好像不稀奇……不過在印加卻有些稀奇……金字塔遺跡在利馬發掘,附近並沒有類似的建築形式,卻在800多公里外的秘魯“納斯卡文明”區,出現建築型式相似的金字塔!印加人講究天文星象;吹毛求疵切磨巨石堆砌建築,可是他們不會發展文字;更不會駕馭動物當做交通工具……,所以不可能有飛鴿傳書或是千里騎兵的書信往來,如此遙遠的距離;為何會出現類似的金字塔?!難道人類崛起的當時就是會自發性的想像錐形建築體嗎~雖然很想知道答案~但是千萬別告訴我是外星人的傑作喔!?秘魯金字塔造型的建築物並不多,難道是這個造型不能符合“Chacana”所影射的形象嗎?!~ 例如:馬丘比丘像鷹;庫斯科像豹(可見個別網誌敘述)

考古學家稱它“磚造金字塔”,歷史可以追朔到印加文明之前的年代。據學者推論;祕魯的金字塔經歷三個時期的文明;第一個文明是遠在耶穌誕生的400年~被考古學家稱為“Lima利馬文化”,然後經歷600~1200年慢慢進入第二個時期的文明~稱為“Hualla Marca”,最後再衍生第三個文明~“last lnca”!金字塔的頂端或許是祭祀的場所,裡面的穴洞或許是放置屍體~不過這些都只是猜測罷了!
這裡還有另一種稀奇~2隻“祕魯狗”~ 就昰祕魯特有的狗種,中大體型,長毛;另一隻卻又是禿毛~


有點脾氣;也有點調皮;還有點暴牙,牠們可是被列為國家級的保育喽!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uquito”~保證生兒子的印加神殿~
這是陽具沒錯,傳說摸摸它會生兒子喔~照片是錯誤示範~摸影子就連影子都沒有喔~

外觀石牆顯是印加細膩的石塊堆砌;就是古老印加遺址的最佳證明。
(門前還設了兩支呢!)

“Chuquito”14世紀的印加神殿,越過門檻的室內空間不大,卻排列著大大小小67根的陽具石柱,為何是這個數字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這是祭祀祈求生育的神殿。

雖說世界大不同但求子嗣的祭拜象徵到是相同;主祭壇可是一柱最大的石像呢!
聽說印加人帶著經過8小時熬煮的Chi-Cha汁;再混入古柯葉的汁液調成稠狀物,從主祭壇的陽具上方的凹洞淋下,順暢流下來的就可以得到子嗣……!主祭壇的石具上可以看到明顯殘留的深色痕跡,想必當年勢必香火鼎盛……!!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殖民文化是歷史變遷中的一種紀錄方式~ 西班牙的文化啟蒙於希臘地中海一帶,先後經過羅馬及阿拉伯的統治,文化方面明顯的參雜著天主教風格及回教色彩,西班牙在被統治與統治者之間的擠壓後衍生自我的文化特色,藉由航海科技讓他四處侵略,中南美洲古文明被摧毀,傳教士一個一個登陸;散撥天主信仰、蓋起天主教堂,古文明的神殿沉寂;天主的教堂叫囂,是世代的交替也是智慧的斷層,兩者之間如果省略掉征服、奴役、欺壓、摧毀、抹滅……,古老的智慧會被保留、會被傳承,我想人類現在會該只是登上外太空而已吧!
無奈的中南美洲原住民難已壓抑的民族性,卻在天主的教堂中隱隱的釋放,醞釀著屬於他們的天主信仰的文化,屬於他們的殖民文化~

Jesuit教堂(庫斯科郊區)有著複雜的特色,外觀是西般牙式的教堂;小心隱藏著印加的圖騰,內部祭壇是奢華的巴洛克風格,上面頂著摩爾式的天花板,一切的交雜挑戰著視覺與思維,這……是一個天主教教堂……在祕魯!

Juli鎮是一座被稱為“小羅馬”的小鎮,居民只有2~3千人卻有四座教堂,是西班牙入侵後教化當地信奉人天主教的大本營,由西班牙傳教士帶領首批印加信徒建造教堂,只是印加人還是將“豹”的圖案雕刻在教堂外牆的紅色石頭上~ 在印加的“Chacana”邏輯中,“豹”是代表人類生活的世界,象徵狩獵者;是人類追求的力量與謹慎,同時是家庭的護衛者。

(凸出的石柱雕刻著豹頭造型,豹的形象總是不經易的出現在這些天主教堂~可能要天主要保佑印加的人民)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iticaca提提卡卡湖”~印加人的聖湖,傳說中印加神就是在此從天而降;踏著湖水而來!也是另一個傳說太陽之子~創造印加人的大地父母,從湖上一路尋覓印加人的棲息之地;終於在湖邊的太陽島(波利維亞境內)以法杖與三句箴言為印加後世子孫光明未來的泉水之處。(針對傳說可見網誌:秘魯~印加古文明中得說明)

“Titicaca提提卡卡湖”海拔3810公尺;世界上最高的湖泊,佔地8500平方公里,橫跨在秘魯及波利維亞的國界。在印加的古語中“Titi”巨大石塊或綠色大山的意思;Caca是豹的意思,所以它象徵“巨石之豹”,印加人把“Titicaca提提卡卡湖”的地圖反轉認真的指給你看,不就是一隻撲向兔子的豹的形狀嗎!

而且秘魯的“Titicaca提提卡卡湖”從高處看下來湖呈現綠色,就是“Titi”(綠色大山的意思)最佳的證明~他們驕傲著先人預知的一切神話。

是啊~在飛機還沒有被發明的年代,誰可以俯瞰後繪製地圖再與以命名呢?!
(我要強調的是秘魯的提提卡卡湖確實看起來是綠色,不過在波利維亞的提提卡卡湖可是藍得像海呢!)

祕魯境內的提提卡卡湖上漂浮著40或是50個蘆葦島;這是Uros(烏魯)族安身立命的地方,每一個小島代表一個家族,以蘆葦堆疊固定覆蓋成一座厚實卻是漂浮在湖上的小島,這裡有取之不盡的蘆葦讓Uros族人在湖上生活。有人說;這是一群當年西班牙人入侵時,逃到湖區四處飄移的族群!?也有人說;這是更早之前一群躲避印加人剛剛崛起時的古老族群?!沒有人真的知道他們是從何而來?更沒有人知道他們從何時開始居住在湖上?只知道他們至今還是住在這裡!他們也早已不知在逃避什麼!所以也不知道可以上岸,這是一群被遺忘;被壓制著一代困著一代一直漂浮在提提卡卡湖上的族群。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80公里路;從海拔3326公尺一路爬升到3800公尺,中途還要經過海拔4335公尺的最高點“La Raya”!庫斯科南下到普諾,這一路太陽穴早已微微凸出;隱隱作痛,W&T要卻渾然不知高山反應以經開始運動了~
這種頭痛很惱人,它不會叫你想去撞牆的巨痛~如果是;早就吃“普拿疼”了。它是一點點、一點點的脹痛,讓我想要忽略而不必吃藥的那種頭痛:可能是這幾天下來的旅行太疲累吧!可能前兩天沒睡好吧!今天太早出門還沒醒吧!一路的安慰自己,W&T好不容易存了錢、飛了十幾個小時,跑到一輩子可能只會來一次的地方,當然要忍住一切可能阻止你繼續旅行下去的身體的不適撐下去!按按太陽穴,它以經老實不客氣的腫成一個包,還是這輩子沒見過這麼腫的太陽穴呢……!是的!這就是高山症的反應!

(瞧~連貓、狗都一臉舒適,怎會想到自己會高山症啊~)

出發之前四處打聽所謂的高山反應,結果它好像是一種沒有準則的身體適應力,有人說身體機能越好的人;越容易產生~難道要去做體適能的測試嗎!?有人說適應力越強的人;越不會產生~可是如何評估“適應力”呢?!有人說海拔3500公尺是重要的關卡~但是眼看著今天就得衝破4千多,然後停留在3800公尺的高度!是的!W&T都有高山反應,縱使出發前一個月,W開始慢跑鍛鍊體力;T開始吃“刺五加~西伯利亞人蔘”;就是提高體內含氧量的某種食品~ 是的!還是產生高山反應~只是一整天的不舒服,W&T還不知道這就是高山症呢!

海拔4335公尺的最高點“La Raya”,是我們最靠近安地斯山脈雪景的地方,也是我到過海拔最高的地方,氣溫很低、風很大、頭更痛~不過景緻很美麗!

W&T望著對面的安地斯山,山有嚴峻的表情,搭配藍的飽和的天空;點綴著白雲,路邊攤販排放著色彩鮮豔織品,畫面色彩繽紛的熱鬧著,只是這等美景確是叫人高處不勝寒的站在寒風中打著哆嗦,太陽穴更是持續抗議著的腫脹疼痛~ 捨不得離開卻又想快點離開,很矛盾的旅遊心情~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印加帝國崛起於11世紀,12世紀邁入巔峰,版圖北從厄瓜多、哥倫比亞往南到祕魯、波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
祕魯擁有印加遺跡最多的國家,同時也發現“Mari”文明~ 一個比印加帝國更古老的文明。

前往普諾的路上經過“Pikillacta”,這裡發現了“Mari”遺跡~

現存的“Mari”遺跡很殘破,仍有考古學家在此工作,一大片廢墟依然可以看出石塊堆砌的建築地基及梯田結構,印證印加人傳承了先人的智慧並發揚光大。

“Pikillacta”的遺跡佔地廣闊,被認定是屬於族人生活的社區,因為在距離“Pikillacta”約6公里處的“Runicalca”發現留下梯形金字塔的遺跡,認為是祭祀的神殿。

(細緻研磨到光滑的建築外觀,原來在“Mari”時代就有了~)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agchi”小鎮離庫斯科125公里,擁有印加文明中年代相當久遠的遺跡~久遠到不可考的地步~

據說這裡可能是第一個祭祀“Wiracocha”的印加神殿~ “Wiracocha”是創造印加人的神!見網誌說明:驚見秘魯之印加古城“Ollantaytambo”(二)
傳說;當年~一個不可考的年代,Ragchi鎮毀於火雨之下,看著古蹟旁邊就是火山;“火雨”可能就是火山爆發的現象吧!現存的遺跡非常殘破,須透過地陪的解說,不然只是一堆無人理會的廢墟,只是這些說法不過是學者們的臆測推敲出來的而以!
古蹟入口前小孩拿著簡介兜售生意,而這些簡陋的簡介卻可以一窺Ragchi鎮的樣貌……
(這是現在的樣子~)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一段行程稱為“Sacred Valley 聖谷之旅",在庫斯科有很多的旅行團可以一天來回,我們的路線是從Pisac(後述) 、Ollantaytambo(前目網誌已述)、Moray、Chinchero(我們在前兩個地方停留太久~捨不得離開,導致時間不夠放棄一個景點……)
這是一段美麗的路程,除了印加古城驚人;沿途的風光更是美麗~

當車窗外出現這一大片白色格子綿延山谷時,“Maras”鹽田引起車上一陣譁然!大家全擠到面對山谷的一側,車身頓時傾斜一邊;而輪胎邊正是山崖的邊緣,地陪連忙叫大家鎮定,山谷風很大;容易翻車!看著輪胎正在山崖邊滾動……還是乖乖坐好吧!

鹽田白色格子爬滿山間谷地,一階一階的蔓延在深谷裡,這種壯觀的景象好像是印加人一貫性建築風格~“Maras”鹽田真是“數大就是美”啊!


印加帝國時代這片山坡地底就不斷湧出含鹽量豐富泉水,源源不絕,直到現在!“Maras”地底下鹽礦豐富,經由地下水帶出鹽份,印加人善用這一項天然資源,築引水道將泉水引流到這一片佈滿淺淺的池子的山谷坡地裡,山谷間回流的強大氣流及每日高照的艷陽;就像是印加的神特別設計好的資源,讓Maras鹽田不斷的蒸發出鹽。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根據印加人的“Chacana”(見網誌:印加人的“Chacana(洽卡那)”,
庫斯科是一隻豹,“Sacsayhuaman”就是豹的頭,印加古語中 “花彩裝飾的頭部”的意思,
頭;象徵思考、生命,可見“Sacsayhuaman”的重要性!豹頭的位置蓋城堡就是關係著首都庫斯科的安危!

“Sacsayhuaman”當年集合數以萬計的人力,歷經50年的打造,這做帝王城堡是印加軍事防禦的重鎮,
也是神聖祭祀的神殿,是傳說中的守衛者靈魂所在地,更是印加王權勢的表徵。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出發庫斯科前一直擔心位居海拔3326公尺的古城,將帶來的高山反應的不適,心中坎坷不安的吞下半顆據說可以抗高山症的藥丸(Dimax)坐上飛機~古都庫斯科是W&T期待多年的城市,希望身體可以安然應付~(Dimax-聽說是治療青光眼的藥,負作用可以抑止高山反應,W&T在離開庫斯科前往更高的普諾地區出現高山反應,所以有沒有效……?!難說……前往高緯度地區還是聽從自己的醫生建議,勿自行嘗試)

庫斯科“Cuzco”印加古語是“肚臍”的意思,肚臍是人的中心點,所以印加人認為首都就等於是世界的中心點,我想古印加語沒有“世界中心”這個字,所以選用“肚臍~Cuzco”為定都的名稱。

而建築藍圖架構成一隻“豹”的輪過,象徵人的世界;就是印加人住的城市~(相關庫斯科豹型圖及Chacana訊息請見網誌:印加人的“Chacana(洽卡那)” 的說明)

1532年西班牙的入侵改變了印加人,殖民色彩下的古城,雖然石塊巨大仍敵不過侵略者的摧毀,西班牙人大肆破壞印加神殿,敲下來的印加神殿石塊,在印加的地基上蓋著巴洛克式的教堂、宮殿與房舍。(只能說還好地基石塊太過巨大;堆砌緊實,無法摧毀,得以保留~)

(西班牙人老喜歡在遠方的山頭放一座敞開雙手的耶穌像~印加有;馬雅也有~)
庫斯科走過被殖民的必經過程,印加人無言的接受……太陽神殿的黑色基石撐著西班牙的聖多明哥修道院,主廣場上印加聖諸魯瓦西神殿的基石上托著大教堂,主廣場周圍滿滿的修道院、教堂……再再的寫下西班牙殖民文化的天主歷史,也成就今日的世界遺產!印加精巧的石塊拼接細緻的牆面,靜靜的站在西班牙人粗糙堆砌建築旁邊,地震後保留下來的依然是印加的地基,經過再多次的改建,永遠不變的還是印加地基,印加人沉默著讓巨石靜靜的保有當初建築神殿的執著。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Ollantay是印加的一名勇士,Tambo在印加古語是驛站的意思~

印加王利用Ollantay迷戀公主來要求他幫國王開疆拓土打天下,在Ollantay完成使命位國王取得江山後;打算提親迎娶心愛的公主時, 印加王早以顧忌他的武力而計畫殺他。消息走漏;Ollantay只好反叛,他命手下先行刺殺印加王,不過刺客同時背叛他,用計擒下Ollantay獻給隨即繼位印加王之子,可是登基的新國王與父親想法完全不同,他感念Ollantay為他的家族打下天下,不但赦免他也將公主許配給他,並將城冊封給他;從此更名為“Ollantaytambo”! (我想~或許是新國王覬覦王位~久了吧~)

前往“Ollantaytambo”古鎮前會先進入當地的小村落,正巧碰到一年一度的天主祭典“聖三位一體”的節慶,小小的教堂前廣場擠滿了人群,被人群圍成圓型就是舞台,上演著邪不勝正的故事,那是類似西班牙的鬥牛情節,舞動著牛和怪獸的裝扮的表演者~想必是代表邪惡吧!?最後終結於代表善的人類及神。

表演者不論扮演的是人或怪獸;臉上都戴著面具,據說人是不可以面對並直視神的,所以表演時戴上面具表示對神的尊敬。戴著邪惡的面具更是要表達這不是本人意念的意思!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inkuyllina”山的對面就是“Tamboqasa”山,“Ollantaytmbo”的神廟就建造在山上,轉身望著這座山,沒錯~相信你的眼經;它是建造成“Lama”羊駝的造型!

(圖片取得: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y of the Incas)
“Lama”是南美洲高原特有的駝類,長相非常可愛;我們稱為羊駝,牠可背負20公斤的重物走上幾個星期而不須喝水,牠的毛可以製作紡織品;是印加人不可缺少的高價值動物。

(圖片取得: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y of the Incas)
“Ollantaytambo”古城就把太陽神殿建築在一個“Lama”造型的山坡上,而且還是一隻媽媽“Lama”!牠的身體是梯田,這樣的建築構想與其他遺址一樣;為了兼具種植與防守的功能,可愛的是中間還巧妙的預留原有的山坡地;表現“Lama”背部的騌毛。太陽神殿設在頭部(標示A的位置),其他祭祀儀式的場所(標示B的位置);象徵羊駝的眼睛(似乎看顧著牠的Baby),這裡也是以虹吸原理引河流進入灌溉的源頭,順著“Lama”的背部就是引流的主要水渠;進入後半身水道引入地下水道系統,代表“Lama”的祕尿系統。“Lama”的臀部 C和D的位置就更有趣了,是存放“種子”的庫房區,象徵羊駝繁衍後代的“子宮”及“功能”,設計概念是完全結合生命運轉的機智!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印加人相信是太陽創造出的子民,並透過大地之父與母教化耕種,印加人以太陽之子自居並建立王國。印加人更相信當時生命衍生之初的第一批太陽之子,得到後代宗族的傳承之後,便回歸大自然;幻化為石頭、或是鷹……或是其他動、植物。在印加人的神秘宇宙觀中,太陽不只創造印加王國;更富饒了地球,白天的太陽照射海洋水面;會反射回天上,到了晚上就是天上的星河,他們稱之為“Milky Way”,歷代的印加王國透過祭師或星相觀測師,從“Milky Way”星河的顯像選出特定的山峰,建造從星河裡觀測出祖靈換化的形體,就是城市的藍圖,興建城市與神殿,透過祭祀就可以得到天地間的強大力量(卻無奈力量大不過貪婪的西班牙人~)。這些神秘的王朝便存在安第斯山脈的山谷流域中,從“Pisac披斯可”到“Machu Picchu馬丘比丘”綿延百里,如今古城雖已殘舊,但神秘的形體依然清晰存在~“Machu Picchu馬丘比丘”城市規劃是鷹、是豹、是蜥蜴、也是人(見網誌Machu Picchu馬丘比丘(一)~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共三篇)……而“Ollantaytmbo”也是其中之一,是生命之樹(見上一篇網誌)、是玉米穗、是人、也是Lama……,“Ollantaytmbo”位於庫斯科西北方的89公里的山谷中,佔地600公頃(比“Machu Picchu”城還大),山谷被五座名字與黃金有關的山脈環繞,可見當時是一個黃金王朝的世代。
站在“Ollantaytmbo”的山谷中(大約在玉米造型住宅區~見網誌 驚見秘魯之印加古城“Ollantaytambo”(一),左右兩座山“Tamboqasa”(是太陽神殿的所在)和“Pinkuyllina”(有護位神殿的功能) 的中間,這才震驚印加人的建築與意念,就先從右手邊的“Pinkuyllina”說起~

面對“Pinkulluna”山我就更明白太陽之子;印加人的執著!距離地面約140公尺的山腰上是一張巨大的人臉,這位巨人被稱為“Wiracochan”……或“Tunupa”;“Wiracochan”是人;“Wiracocha” 是神~是創造印加人的神之一,“Wiracochan”是爲 “Wiracocha” 傳達旨意的人,他護衛前來的朝聖者。而又名“Tunupa”~也是創造印加人的神之一,則代表包含正負、陰陽兩極的意思。在沒有文字的印加文化中,口耳相傳的已無法追朔名字的由來,故事繼續的發展有人說這是從海上的天空飛降下來的神,後來是被反叛者殺害、或是又消失回到海上、也或是變成山上的石像……不管如何,現在“Pinkulluna”山腰上印加人雕刻的“Wiracochan”或“Tunupa”仍護衛著山谷的子民,山上的雕刻痕跡漸漸風化,比對繪圖“Wiracochan”著傳教士般的袍子,背負著重物~有著任重道遠的象徵。

(圖片取得: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y of the Incas)
印加人精密的計算陽光的角度後,在巨石像的頭頂建堡壘及眼睛前方的築城堡,城堡是存放祖先遺體的建築,每年夏至時分(December 22),太陽會精確直射在頭頂的堡壘及存放祖先遺體的城堡,象徵照亮先知。印加人更利用“Pinkulluna” 背向陽光的地理位置,在巨石像的右手邊(臉的後側)建築儲藏食物的倉庫,這裡陽光終年無法照射,加上高原地形的冷空氣在山谷回流,形成一座天然的大冰箱保存食物。

(圖片取得: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y of the Incas)
這些設計除了實際功能需求外,印加人更賦予“Wiracochan”或“Tunupa”石像生命,石像眼睛是從山壁上鑿出的凹洞,白天陽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洞有如炯炯的眼神護衛著王朝,但正午2:30的陽光角度照射,照亮石頭會讓石像看起來像閤上眼皮,所以巨人每天會有一個鐘頭的睡眠時間,3:30太陽再度偏離後,會更有精神的繼續護衛他們。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Ollantaytambo”古城距離印加古都庫斯科西北方89公里的群山峻谷中,傳說中印加帝國的5族聯盟“Pacaritambo”之地;“Pacaritambo”意思是“黎明的住所”或是“皇宮之窗”,更是傳說中的印加傳奇發源地……原來秘魯叫人驚奇的不只是馬丘比丘……讓我再度見識印加人的中心思想“Chacana(洽卡那)”神奇的力量……也再度叫W&T瞠目結舌的印加傳奇!(照片中的這座山“Pinkuyllina”裡面有一個馱負重物的印加人~又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概念~後續~)

“Pisonay Tree”是印加人的生命之樹,源自印加古老年代的祭祀活動中,就包含了對百年老樹的敬畏,“大樹”不只是遮蔭及躲避野獸攻擊的保護作用,也是印加哲學中生生不息的象徵~ 交錯的百年樹根從大地底下吸取養分供給生命,樹幹象徵族人的團結,大片樹葉是祖靈的居所,分岔的樹枝代表家族的衍生,果實就是世代的傳承。
這是一片漂亮的山谷;古城“Ollantaytambo”就是根據“生命之樹”規劃建築~


(圖片取得: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y of the Incas)
1. 圖中以橘紅線條框出的範圍,就是象徵“生命之樹”;上面代表粗大的樹幹往上生長,
W&T記事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