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字形的白色線條是長達8公里是小巴從熱水鎮上山的路,
這張照片可是W拼了命的在稀薄空氣中大口喘氣;手腳並用,
爬上Wayna Picchu山(就是馬丘比丘城全景的遠山屏障中像人臉的鼻子)才拍得到的壯觀景緻,
為了爬這座山;還差一點耽誤了回程的車次!!
(不要輕忽高山上的空氣稀薄,體力容易耗損;速度一定減緩)
從這裡俯瞰馬丘比丘山城;請發揮一點點想像力,因為印加人可是把一座山頭劈砍出一隻展翅老鷹的型狀,
然後再把印加信仰的“Chacana(洽卡那)”裡面的“豹”與“蜥蜴”蓋在上面。~印加人的“Chacana(洽卡那)”
把上面的照片逆時針旋轉如下圖左的角度再與下圖右的插圖比對,就容易聯想出展翅老鷹的模樣~
( 資料參考“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EY OF THE INCAS”)
照片上的灰色就是剷平山頂的Machu Picchu馬丘比丘,以梯田環繞房舍,
建築各式神殿、祭祀觀星象的場所、農田、灌溉系統及房舍;房舍還分貴族區及平民區,
井然有序的各自放置在必要的位置,也各自包含著印加“Chacana(洽卡那)”的玄妙~
根據建築的精緻程度推測上城區是貴族的居所;下城區是平民居住的區塊。
俯瞰的上城區像是一隻側躺休息的豹,腿部是梯田與斷崖銜接,是最佳的防禦設計,
背部中心點;也就是豹心臟的位置,設有三窗廟及廣場,這是城中重要的祭祀的區域。
微仰的豹頭則是重要的天文觀測台,金字塔結構的“栓日柱”正昰豹眼的位置。(祭祀、觀測台等後續~)
W拍的上圖中間綠色草皮分左右,左邊:是“豹”的上城區,右邊:是“蜥蜴”的下城區~
插圖可以幫助想像~
(資料參考“CUSCO AND THE SACRED VALLEY OF THE INCAS”)
下圖右上方和上面的插圖是不是很接近~
至於下城區;從入口方向的右下方延伸至供奉食物的獻祭台,
整個區域則以古文明中的爬蟲類~大蜥蜴為表徵,大蜥蜴是從“Vilcanota”河;飛上山脈幻化成城市的一部分,
頭的方向是守護者鷹頸的獻祭台入口,身體的部分規劃居民從事生產製造的區域,
巧妙的是儲存食物的位置,就設在蜥蜴的胃部,而且屋牆不如貴族區的細緻,
反倒是表現出蜥蜴背部粗躁的質感!尾部有祭祀的鷹神廟,下腹及腿的部分是梯田區可灌慨與防禦的功能!
驚嘆整個山城各種象徵性的含意,W卻迫不及待的想去爬山,
我則跟著導覽步入古城,繼續感受馬丘比丘的意境~
*要爬Wayna Picchu山要有過人的體力,除了山坡險峻;也因緯度高;空氣稀薄,要小心高山反應,
而且要注意時間,因為當天庫斯科來回的火車早上(7:30am)、下午(3:30pm)各只有一班,
可以在馬丘比丘停留約3~4小時,所以逛完馬丘比丘再去爬山是時間與體力的考驗。
登山入口處需先簽名,不過似乎也沒有任何防禦意外的功能。
登山入口~
下山後累到手軟腳軟的W說山路很陡,我問他有多陡~他指著照片:這麼陡~
山頂的月神廟前有人堆著石頭、祈著福~
直到現在還是很難想像印加人居然硬是在條件嚴苛的山中蓋起這座城~
(Machu Picchu馬丘比丘~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