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6:2012/09/28 (Fri) ~第三集~
好心修女的修道院開始準備午後的禮拜,我們沒有機會再次跟她說謝謝,只好默默離開~
大約14:00我們走到山坡上面高一點位置的“主禱文教堂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
(門票7Ils/一人;這裡收門票的教堂並不多)。
“Pater Noster”是“我們的父”的意思;指的就是“主耶穌”。
“主禱文”是“主耶穌祈禱文”的簡稱,
這裡的山洞是耶穌在橄欖山上教導門徒如何禱告與禱告內容的地方。
聽說以前第一聖殿時期(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所建造的聖殿)就在這個山坡上傾倒祭壇上燃燒後的灰燼,
位置剛好在現在教堂前的空地。(吼~跑這麼遠來倒灰燼喔!?)
原始的教堂建於西元四世紀,由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皇太后下令建造。
毀於西元614年的波斯入侵,然後十字軍勝利後的重建,再因回教伊斯蘭勢力奪下後再度毀掉……
直到西元1868年法國公主購買這塊土地,西元1875年建築一座迦密女修道院。
教堂曾經挖掘出拉丁版本的主禱文石刻,聽說還有希伯來文、希臘文的古老主禱文版本。
現在教堂迴廊已經聚集超過60種語言的主禱文。當然我們也找到來自中華民國台灣的版本~
*關於耶路撒冷的基督聖地,不得不提一下康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皇太后。
西元306年康士坦丁登基羅馬皇帝,西元324年統一羅馬帝國,
後來成為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羅馬皇帝,他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國教。
他的母親海倫娜皇太后更是虔誠,跟著聖經故事在耶路撒冷聖城找到聖地在上面建築教堂,
一座在亞伯拉罕,耶穌誕生之地:“主誕堂”
一座在耶路撒冷,耶穌埋葬之地:“聖墓教堂”,
一座在橄欖山上:“主禱文教堂”。
繼續往上坡的方向走,那裡有一座……我實在很難說這是一座教堂!
可是他們說這裡是耶穌復活後升天的地方“Chapel of the Ascension升天寺”。
那位穆斯林先生跟每個人收5Ils就可以從旁邊的門進去,裡面有一座八角型的“塔”~
最早的建築是在西元390年,一位貴族出資建築一座圓型的露天教堂來紀念耶穌升天。
12世紀十字軍時後重建環繞拱門形成八角型,附近的教堂、修道院陸續出現。
西元1187年撒拉丁的回教勢力佔領耶路撒冷,西元1198年撒拉丁把這座教堂賜給兩名回教徒屬下。
他們封起屋頂並在朝麥加方向的室內鑲上壁龕,
從此這個基督聖地在回教家族世代相傳中順便賺取基督朝聖者的入場費。
空蕩蕩的室內,地上水泥框出的石頭就是傳說中耶穌升天時留下的腳印。(你相信嗎?)
他們說這是右腳印(尺寸頗大),
至於左腳印傳說在中世紀時被移往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金頂寺對面那座)。
不過現在還在嗎?穆斯林能接受嗎?那裡清真寺也進不去,誰知道!!
這真是耶穌基督升天的地方嗎?!那不就是基督教的聖地?
怎麼不見到虔誠的信徒前來跪拜或親吻呢?
人的信仰到底是人群所在得地方?還是真的神蹟出現的地方??
下坡時再繞到“克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和“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先經過一座小小的橄欖樹園,是當年猶大出賣耶穌的地方,猶大以“親吻”對方為暗號,
耶穌因此被羅馬士兵帶走。裡面有8 顆超過3千歲還能結果的橄欖樹。
至於出賣耶穌的猶大聽說在其中一棵自縊。
面朝橄欖樹園的教堂外牆浮雕著當時耶穌被帶走的畫面。遠處的金頂是抹大拉的瑪利亞教堂。
橄欖山是基督的聖地,橄欖樹散發神奇的力量,
這個古老的植物最早出現在聖經中的創世紀“諾亞方舟”的故事中,
諾亞放出飛禽尋找陸地;直到一次鴿子刁著一片新折下來的橄欖葉回來,諾亞知道洪水退了。
橄欖樹象徵旺盛的生命力,橄欖葉象徵生命也代表“和平”!
“萬國教堂”由16個國家集資興建,西元1919年義大利建築大師A. Barluzzi(主泣教堂同一位)設計,
正面山型牆上鑲嵌細緻的馬賽克,中間是聖子耶穌懇切的禱告,
身後是手握石板的天父,石板上刻著希臘字母“ΑΩ”象徵創始成終,兩側是天使聖靈,
完整呈現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Trinity)的境界。
山型牆由四根大石柱支撐,石柱上方站立四座雕像代表聖經新約四卷福音書的作者:
太、馬可、路加、約翰。(喔~原來“馬太福音”是這位作者寫的意思)。
四根柱子分隔出的三座拱門空間,代表耶穌在橄欖園禱告三次。(設計師還真是熟讀聖經,設計用心。)
畢竟是這麼多國家捐錢興建,教堂不只富麗堂皇更融合現代的設計元素,
從大門到主祭台佈置美侖美奐,
挑高的大廳裝飾馬賽克壁畫,描繪猶大賣主、憂傷禱告與耶穌被捕等故事。
教堂聖壇前這一大塊不平整的石塊,以現代的合金線條裝飾;象徵荊棘,傳說是耶穌懇切禱告的聖石。
她們虔誠懇切的跪倒禱告……我卻想起剛剛的升天寺;更顯淒涼……
然後順著斜坡我們慢慢的走回耶路撒冷~
留言列表